最美老兵 | “飞雁”有归时!平凡坚守亦是伟大,当兵真好!
作者:武警莱芜支队 冯 帅 易可树
瑟瑟寒风中,中队的院子虽然扫了很多遍,但金黄的树叶还是零零散散布满了整个院子,抬眼望去,如星星点缀,像极了浓墨重彩的军旅生活。
18岁到34岁,人生最绚烂的年纪,选择了军营,也就意味着选择了另一种生活。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叫邢飞雁,认识他的官兵都会亲切地称呼他邢班长。如今,16年军旅生涯即将画上句号,凝神回望,各种情愫涌上心头。
夜深了,邢飞雁默默收拾着自己的行囊,他不断地问自己,“真的要离开了吗?”坚毅的眼神中,藏不住的是泪眼婆娑。
01■
初心与使命
一身戎装,不论心酸还是苦楚,唯有不忘初心,以使命为担当。
2003年,刚进入军营的邢飞雁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“敢打、敢拼、敢吃苦”。战术场上,双手磨破依然爬完一趟接一趟;新兵连时单杠二练习就能做88个,最后由于体力不支,在杠上晕了过去;在左臂骨折的情况下,居然能完成所有训练课目,一个月以后就能恢复到单手俯卧撑23个;即使脚背肿得穿不下鞋,3000米、5000米也依然冲在队伍最前面。就这样,“拼命三郎”的外号响彻了整个支队。“我不一定是最优秀的,但我一定是最努力的”,这或许就是邢飞雁的初心。
时光流逝,多的不光是兵龄,还有那愈发浓厚的使命感。16年间,每次急难险重的任务,都能看到邢班长冲锋的身影。2011年,莱芜“4.16”华山林场特大火灾,邢飞雁面对大火英勇无畏,始终冲锋在前,以不惧生死的血性担当与火魔作斗争,即使头发、眉毛被燎,手臂被划出道道血口,他依然连续奋战,直至大火扑灭;2012年,在“8.17”新泰矿难现场,面对危险,他不顾个人安危,找到最佳破拆位点,成功救出两名被困人员,受到群众们的高度赞扬;“四手”比武场上,作为年龄最大、兵龄最长的老兵,在战友接连受挫的情况下,他顶住压力,奋力拼搏,带领团队取得了优异成绩。
作为一名老党员、班长,邢飞雁用一次次敢为人先的事迹,证明了他无愧于“领头雁”的称号。
平凡与伟大
真正的伟大,并不完全是为轰轰烈烈的大事奋斗,而是肯在一些平凡的小事中,守住一份荣耀。
在漫长军旅岁月中,邢飞雁饱受伤病的困扰,2016年9月,他因腰间盘突出需要手术治疗,可他却牵挂中队工作,不愿多耽误时间,后经多番劝说,他终于同意进入手术室。手术之前,邢飞雁还反复问医生,需要几天出院,说他必须要尽快回到工作岗位上。
令人吃惊的是,术后仅一个月,邢飞雁就开始单双杠、武装五公里越野、四百米障碍等重难点课目训练。身边的战友劝他不要这么拼时,他却说:“只要我不倒下,就必须练、必须跑,为荣誉而战!”
他是千千万万平凡战士中的一员,他的荣耀算不上耀眼,但那份平凡中的坚守注定是一种伟大。
离开与不舍
一朝从戎,一生铭记,离开了部队的营院,褪不去16年的军旅印记。当兵真好!
夜深人静时,邢飞雁总问自己,“真的能离开部队吗?”
即使临近退伍,他依然是最称职的班长,带着比自己年轻十几岁的战友一起训练,耐心指导帮带他们,希望把自己所会的都教给战友。对中队的建设发展他还想多提点意见。许多人说,临近退伍,班长的劲头更足了,可谁都知道这源于邢飞雁对部队的眷恋。“回到家也许就没有机会了······”言语中满是不舍。
“每个人的生命都有自己的节奏,不能好高骛远,就像跑5000米要按照自己的节奏分配体能······很感激部队,让我开阔了视野、增长了见识,这是我一辈子最大的财富。”座谈会上邢飞雁朴素而真挚的发言打动了所有战友。
退伍的日子越来越近了,邢班长的告别方式很特别。他自愿到炊事班帮厨,和战友们起早贪黑、忙里忙外,精心做出好吃的饭菜,葱花饼、油泼面、蛋炒饭······他把家乡的美食逐一呈现给战友品尝,想让他们记住,曾有一个老兵在部队挥洒过青春与汗水。
16年间,邢飞雁送走了太多战友,而今天,他终于成了要走的战友。他平静地对战友们说,“等离开部队那一天,大家都不要送我,自己悄悄离开就好。”
END
●最美老兵丨四个岗位,八年坚守!是什么让他把“优秀”变成“习惯”?
(本文为山东武警原创文章,转载请联系授权)
监 制:周显喆 张 琪
主 编:王宜海 杨一鸣
编 辑:刘 昊 石 江
校 对:杨 洋
投稿邮箱:sdwj_new@163.com
小编微信:love1396722561